诗人多多参加自己的新书发布会,除了“怼人”不发一言

生活常识 admin 2025-09-21 21:58 1 0

界面新闻记者 | 丁欣雨

界面新闻编辑 | 姜妍

 

视频拍摄:界面文化记者 丁欣雨

“我今天说好不讲话。一句话都不讲。”在出席自己的50年诗歌自选集《词语磁场》新书发布会的时候,诗人多多的开场属实让现场参加活动的人吃了一惊。

这位现年74岁的中国诗人从1972年开始写作,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白洋淀诗群中的一员。15年前,有“美国诺奖”之称的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颁给了他,直到现在他还是获奖名单之中唯一的华语创作者。近来晚年,他“跟疯了似的,一天写三页,都来自疼痛”。多多曾在接受采访时说,真要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献给诗神也不错。 

但与如此声誉不相称的是他于诗外回馈给公众的长久的沉默。这种简洁体现在他少得可怜的采访频次上,也体现在除作品之外一切的装点上。就如眼前这册新诗集,没有腰封名人推荐,没有序言结语,连作者介绍也相当简练:多多(1951-),原名栗世征,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。《词语磁场》的编辑拓野原先冥思苦想了一堆宣传文案给多多看,但多多干脆地回应“什么都不要加”。 

多多 著
上海三联书店·雅众文化 2025-3

听罢多多的“宣言”,主持人连忙接回话筒,有点不知所措。接下来整整52分钟的发言过程中,准备好的问题被频繁抛给台上唯二“能讲话”的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傅元峰和本书的责编拓野。多多在一旁则是不时挠挠脸,亦或用手指缠绕自己花白的胡子,探身拿起装着茶叶的水杯,偶尔听到观点时颔首,但他始终一言不发。

活动现场图 摄影:界面文化记者丁欣雨

小红书上有观众吐槽自己“很久没有这么无语过了”,自己本是想来听多多分享,但只收获了一个“超尬的现场”,坐了半小时感觉很浪费时间,于是提前离场。另一位网友在评论区里留言说,提前离开真是有点可惜了,因为后来的“场面很精彩”。 

“精彩场面”始于拓野在念诗环节选择了一首《维米尔的光》(2004),他的朗读终于让多多忍不住开了口。

你这不叫朗读,太奇怪了。”他夺过拓野手中的诗集,自己又重新把这首读了一次。“刚才这个编辑的朗读是我听到最坏的一次朗读。有的人就是闷头写,根本不会读,因为他从来都不读。诗最重要的是声音而不是意义,我们不要消灭自己的本能,去追求所谓理性的概念的东西。本能懂吗?咪咪(猫咪),还没碰到,蹭一下就上树了,就是要这样。实际上我们已经被摧毁了,同学们。”

傅元峰打趣儿说,拓野无意激发多多的愤怒,倒是“立了大功一件”。

活动现场图 摄影:界面文化记者丁欣雨

多多的确开始说话了,但愤怒也一直还在。在问答环节,现场没有一个听众敢举手。“怎么都吓成这样了?这不对啊。”多多抱臂瘫在椅子上,朝台下摇起了脑袋。

他嫌主持人选择观众太慢,直接开始点人,“就你,没错,就是你,说。”但被点起来的个别读者只在抒发感言,长时间没有切进正题。多多不止一次打断他们,感慨道,“讲演又开始了”。“不准叙述,简要地把问题提出来,谁叙述我就不回答。”这样直接的回应让不少同样感到厌烦的读者鼓起了掌。 

在2020年接受北京文艺网的采访中,多多提到诗性是人类追求最高的东西,而它不可尽言,此时无声胜有声。可是到了今天,诗歌写得跟长篇小说差不多,至于评论就更长了,“这种长度具有淹没性,淹没了一些该说,我们却看不到的。”滔滔不绝的废话,是多多从年轻时就反感的。 

17分钟的互动时间,他几乎把提问读者“怼”了个遍,有人问他诗中出现的词语是什么时候诞生的,他说“这个问题你想过吗?谁能回答你?”;有人问他“如何面对同时代那些卑劣无耻的写作者”,他说“我从来不回答那些卑劣无耻的东西”。

活动现场图 摄影:界面文化记者丁欣雨

多多也拒绝所有请他给出界定作品好坏标准的提问,“问上帝去,问你自己去。你觉得是好的就完了,如果说要你认为的好,我认为也好,就是不好。不要随便就问别人,谁也不会告诉你真话。”有读者提到自己假如不清楚这些,写作时会非常迷茫,多多反问他:“你把迷茫当成什么了?你应该珍惜迷茫,没有迷茫了,你就有诗了吗?”

“我就是‘镇压’,没有问题就不要问,就这么简单。”多多快速地点人起来,又快速地把人按下去。与世俗世界之间,他似乎维系着一种敌意。“还有没有下一个?没有就结束了,我们就回家了。”

最后一位读者站起来,问多多的问题是:“你关不关心自己诗集的销量?”

“我从来不关心,跟你说实话,我连读者都不关心,爱读不读。还销量呢,把诗集当商品是吗?你们去考虑这些问题吧,没有我的事儿。” 

全场掌声雷动,多多朝台下举双手致意。

 

参考资料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-WK73Z0rYuMdiZJNfG2-rA

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-xQT0P86TpYRpDMH_De-hw

评论区